封面新闻记者 李星玥网上在线配资炒股公司
“排队3小时,吃块鸡排5分钟,但听‘鸡排哥’说句‘别亏待自己的胃’,感觉值了。”刚从景德镇旅游回蓉的张女士的感慨,成为2025年国庆消费市场的生动注脚。这个8天长假里,从街头小吃摊到远方的旅游目的地,“情绪价值”正取代单纯的商品功能,成为消费者买单的核心理由。
6元鸡排背后的情绪经济学
9月28日,“鸡排哥”李俊永正在为食客炸制鸡排。图片来源:中国新闻网
景德镇“鸡排哥”李俊永的摊位前,长假期间始终排着数百米的长队。这位在当地摆摊29年的摊主,凭脱口秀式互动与透明化操作爆红,被网友戏称“卖6元鸡排送600元情绪价值”。他的金句“鸡排免费,塑料袋6块”化解了排队焦虑,对孕妇免单的举动传递人情温度,甚至带动周边绿豆汤摊日营业额普遍增长5-10倍,形成独特的“鸡排经济圈”。
在同程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程超功看来,游客对“情绪价值”的重视,为文旅产品的创新打开了一片新天地,也为旅游产品的价值提升带来了新机遇。
他的爆火不是偶然。年轻游客更看重情感体验价值,远超物质享受,情绪价值不是营销噱头,需真材实料支撑。在预制菜争议频发、商业套路增多的背景下,鸡排哥的真实‘活人感’和匠人精神,精准填补了消费者对信任感与真诚互动的需求缺口。数据显示,国庆假期前四天全国重点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4.6%,而具有强情绪属性的特色小吃摊增速尤为突出。
情绪消费重构假期消费版图
成都“川味”假日。四川日报 李向雨 摄
鸡排哥的走红只是缩影。这个国庆,情绪消费已从餐饮领域蔓延至文旅、住宿等全域场景,成为消费市场的核心增长极。
在文旅领域,“心灵疗愈系”目的地异军突起。携程数据显示,新疆、内蒙古等具备治愈属性的地区酒店搜索量暴涨60%,85%的预订者来自一线城市。28岁的北京程序员李阳放弃热门景点,专程飞往内蒙古草原住蒙古包:“与其在景区看人,不如在草原发呆‘重启灵魂’,这是给自己的精神补给。”
住宿行业则掀起“情绪场景革命”。“躺在酒店床上看日照金山”“泡庭院温泉赏星空”等特色体验搜索热度大幅上升,游客对“情绪价值”的关注体现在今年国庆中秋假期旅游产品的选择上。当越来越多的游客把“情绪价值”列为旅行的首要追求,传统的观光旅游模式正在经历重构。
文化消费同样主打情绪牌。同程研究院调研显示,“住宿 + 在地文化” 产品复购意愿比传统酒店高 37%,目前全国举办的1万多场文化活动中,300多场大型灯光秀凭借沉浸式体验成为打卡热点,带动文化娱乐消费持续升温。
情绪消费背后的市场逻辑
成都人民公园。李星玥 摄
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院教授吴丽云说:“近两三年我们也能看到,无论是淄博烧烤、尔滨冰雪还是天水麻辣烫,再到王婆说媒……这些网红现象背后的底层逻辑都是提供情感价值。对于很多游客来说,现在的旅游会更加遵从自己的内心,也更有个性化。因为旅游本身就是一个放松身心的过程,提供超足的情感价值的产品,可能就会更受游客的欢迎。”,尽管消费信心仍处低位,52%的消费者表示“需谨慎支出”,但节日的情绪回暖效应显著,推动市场逆势回暖。这种理性体现在消费选择上:既能为鸡排哥的真诚排队几小时,也会对“付费打坐”式的伪情绪产品说不。
尼尔森 IQ 监测显示,2025 年二季度内容电商增速达 27%,对比2023 年内容电商在整体零售中约 13%-15%的占比可看出,内容电商因更易传递情绪价值。消费者正用钱包投票:只为真正的情绪共鸣买单。
“腿走得多远并不重要,心走得多远才最重要。”在业内人士看来,不论是鸡排哥还是温泉草原星空,如今的年轻消费者甘愿为仪式感付费,为认同感买单。深挖情绪溢价,实质是在商业逻辑中注入人文温度,在功能供给外创造情感价值。
随着假期接近尾声,鸡排哥的摊位仍在有序运营。铁板上的滋滋声里,藏着万亿情绪市场的密码 —— 唯有将情感关怀融入每一个细节,才能在消费浪潮中保持长久活力。这个国庆,情绪不仅是消费的催化剂,更成为衡量品质的新标尺。
配资通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